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台灣溯溪史記

揭開與自然博鬥的人類文明史,人自古以來皆是緣溪居住與進行開發;而溪流總是一本初衷的提供潤澤,也提供尋根圓夢和探險覓奇的標準。

回顧歷史的長河,緣溪探瀑乘渡,無論開墾或旅行,溪谷的奧秘總是深深引著人們的腳步。有些歷史學者將十九世紀稱為生物學的時代,從這個角度來回顧歷史,台灣的溪谷的地理特性便顯得特別重要。 

十九世紀中葉的基隆河,是台灣少數較安全的航路,在各地尚充滿原住民的干擾時,基隆河兩岸已漢人集,相當繁榮。1866年,進化論信徒柯靈鳥悄悄來到台灣,開始沿著西北海岸旅行。

他在名著《一名自然學者在中國海域與沿海的漫遊》中描述自己,以淡水(滬尾)為起點,由此上溯。當時的溯溪工具是底部平坦、覆有竹篷並鋪著草席的舢板。

「次晨無風,大退潮,有時只上溯一點,舢板在一道曲折的彎流緩慢前進,穿過一處異常美麗的鄉野。」柯靈鳥在書中描寫溯溪旅行,帶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每每在轉彎之後駛向美麗的森林。

溪流上的美麗小世界

旅居福爾摩沙的探險者緣溪而行,目睹了台灣鄉野的丰采。1867年英國淡水領事柯伯希搭乘樟樹板材、有高桅桿附竹帆的「土船」上溯淡水河,左岸有密集的松林,近水地方是巨大的羊齒植物、竹林與大量缱綣的蔓草。

經過艋舺上溯小急流之後,抵達龜崙蘭(今永和竹林路),這是個有濃密竹林的美麗小村,河面上有不少舟楫往來。這兒的人用一種優良的技巧,捕捉類似山上鳟魚的魚類;捕魚人藉一條繫著羽毛的繩子,吸引魚群,然後網捕牠們。

後經專家證實,這種魚其實是香魚,目前已絕種。香魚往往在白露前後離開烏來、坪林上游,立冬時游到公館古亭附近,在淺湍上產卵。長成透明的小香魚後,便隨溪水出海;一季過去,再溯淡水河而返。因此,捕魚人也循著魚群的足跡,逆流而上網魚。
旅行探險家嚮往溪流上游別有洞天的美麗小世界,傳教士則想把宗教福音推廣到溪流上游的原住民部落裏。1872年,家喻戶曉的馬偕醫生由加拿大渡海來台,船在打狗(今高雄市)登陸,慎重選擇教區之後,沿台灣西海岸而上,駛入淡水河口。

山丘砂地上矗立著的一片綠蔭,安定了馬偕的心。這一株株靈巧可愛的橄仔樹給人一種謙沖、虔敬、率直、認真的感覺,馬偕博士秉持這樣的態度傳播福音。1882年,北部的傳教事業已有相當的成就,於是馬偕帶著學生從淡水出發,取道淡蘭古道,翻越三貂嶺、草嶺,進入噶瑪蘭平原。

沿途民智未開,傳道艱難,教士只好衷心祈求耶穌降予神奇力量。有時溯溪翻越山嶺,福音循著溪谷傳佈,在滾滾的歷史洪流裏激起浪花滔滔。

源頭深處的無盡寶藏

橫亙的溪流源遠流長,時而淺細低吟,時而飛瀑磅礡,大自然的樂趣訴說著一個悠遠的故事,尋根有夢,萬里溯溪之旅亦有源頭。

緣溪行溯自晉朝陶淵明,忘路之遠近忽縫桃花林。揭開人類與大自然博鬥的成長史,人們為了攝取資源,自古以來皆是緣溪居住與進行開發。溪流總是一本初衷地提供潤澤,源頭深處蘊藏的無盡寶藏也為人們帶來驚喜。

清朝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一書中亦曾記載;永河溯淡水河入台北平野,探礦於北投。此處的「礦」,指的是硫磺,黃澄澄的硫磺,隨著地殼變動溢出火山口,遇冷凝結後突出岩石外,因此有人說台灣凡有溫泉的地方就一定有硫磺。

這種黃色結晶或無定形礦物,容易燃燒,用途也很廣,多用於炸藥、造紙、製糖、農藥、橡膠及石油提煉等工業。而硫磺泉因含大量硫磺,亦可治皮膚病。

當時採礦者眾多,溪途艱險,披荊渡莽,如遇土著狙擊,不免傷亡。但是人們欲尋桃花源的夢想,為探寶藏的冒險精神,卻深情無悔地延續了幾百年。

當年因為採硫磺礦而死傷者不在少數,他們的家人多半殷盼上山採礦的溯溪人能平安歸來。位於關渡的台北關渡宮,即因香火鼎盛,成為當時溯溪上山採硫磺礦者的精神寄託。

上游寶藏源源不絕,引人探索;下游信徒殷殷膜拜,頂禮叩首。溪流所承載的悲喜滄桑,浮浮沉沉,不曾淹沒在歷史的洪流裏。一路行來,也許是鳴咽低迴,也許嚎啕洶湧,雖不似大海的波瀾壯闊,卻也迤邐著細長的碧綠深潭。

先民拓墾,竭盡才智,多沿溪流溯行,深入草味之地,克服悍番,遺惠後世。鄭氏開發台灣,積極從事奠基的工作。鄭經治台,大將陳永華奉命掌理推進工作,不辭辛苦,親自踏遍台灣南、北二路番社,考察地形。

北溯淡水河進入關渡北投一帶,開拓新竹由大溪口進入,溯北港溪入彰化,選地建聖廟,設學校,在陳永華的策劃下。台灣的土地開拓日廣,各地溪谷也刻劃著先民的纍纍足跡。

尋訪新的桃花源

連雅堂在台灣通史中極力贊揚吳沙,推崇他是成功的殖民家。乾隆三十八年,拓荒英雄吳沙移居淡水廳三貂社,尚義氣講信用的吳沙以鹽、布與原住民貿易,並多次深入噶瑪蘭,頗得原住民的信任。

乾隆五十二年,吳沙率領漳、泉、粵三籍流民溯越蘭陽溪,趕走平埔族,進取羅東,開始溪南地區的墾拓。蘭陽溪水潺潺地訴說文明變遷的故事,溪流則負載著前人蓽路藍縷的艱辛。

瑰麗多姿的山谷,澄清如鏡的溪水,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尋根圓夢、探險覓奇的標竿。早期歐洲阿爾卑斯山區以木筏溯溪攀登山谷,現代富冒險精神的義大利人徒步溯溪逆流而上,開創戶外運動的新里程碑,全歐愛好登山活動人士也趨之若鶩,紛紛效尤。
西風東漸,目前全世界溯溪活動最興盛的國家是日本。在日本,溯溪稱為「澤登」,發展已有五十多年歷史,全國各地皆有此類社團,不論溯溪技術、裝備、攀登方式與經驗資訊等各方面皆具規模。

雖然在1960年代曾有日本隊伍來台溯行玉山荖濃溪、沙里仙溪及楠梓仙溪的記錄。反之,國內直至1982年,也就是台灣溯溪史的元年,因嚮往台灣壯美的溪谷日本大阪草鞋會茂木完治先生等人來台提出溯登玉山的沙里仙溪,當時在山岳協會任高山嚮導莊再傳便夥同友人彰化山協的黃孟宗老師同行,成功地溯登沙里仙溪登上玉山,這個高山溪谷漂亮地寫下台灣溯溪史的扉頁。

緣於多年的登山經驗之吾,爬完百岳之後,一直想有新的突破。適逢日本有人到台灣溯溪,請其擔任嚮導,從此便與溯溪結下不解之緣。首推彰化黃孟宗老師成立台灣第一個彰化山協溯溪俱樂部,隔年在北部又成立台北溯溪俱樂部,共同推動這項富冒險性又有趣的活動。

溯溪的魅力,在於向「不可知」的未來挑戰,沿著溪谷上行、攀岩、逆流,都能帶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沁人心脾的溪水,使人忘卻山下的炎陽。不知名的小花,也讓人駐足流連。仰視數十公尺高的巨瀑,洗滌心靈;俯賞激流中的游魚,渾似絕妙的水中芭蕾。忘路之遠近,亦忘人間歲月。
整理行囊,束裝待發,與我們一起溯溪同行,尋訪另一個新桃花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