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瀑布攀登與繩索操作

      地形險惡的溪谷雖然可提高溯溪的樂趣,但其危險性也高,須有高度的技術,
才能順利走完全程。如果每次碰到這種地形總是爬高繞行,不但大大地減低溯溪
的樂趣,且要加倍費力,同時也易走失原來的路線。 
險惡的地形可考驗自己(或隊伍)技術,更能激起挑戰的意志;溯溪中最險惡
的地形是瀑布。
選擇路線的方法
攀登瀑布時要如何才能安全順利
且充滿趣味與挑戰性的走完全程,端
視選擇路線的方法是否正確。
在攀登瀑布前,首先要實地觀察從
   那個路線可登上,再探尋把點和踩點
   的位置,並在腦中畫出一個前進的藍
圖。
若是頭一次攀登,應選擇最平穩的
   路線,初學者更應謹守這個原則,所
謂平穩的路線是指平臺地多的地方。
但若要上上下下地去找尋泥板岩和突出
的平臺,倒不如看準把手點,按步就班
地循序前進。有時表面上看起來很好進
攻的地點,在實際攀登時卻困難重重。
此外,事先應看好進退兩難時的出
路,以及萬一要撤回時的路線。找尋攀登瀑布的路線比爬岩要難得多,如果不能
判斷正確的路線,很可能發生無法從瀑布淵窟接近路線的情形,正確判斷完全靠
經驗與直覺。
攀登技術
   溯溪中的攀登技術和普通爬岩的技術相差無幾,前者因路線中有水,比純爬岩
要困難些。瀑布的形狀很多,有落下時和溪床等寬的瀑身,有逆層板岩形成的急
瀧瀑布,有切割岩石而流落如煙囪狀的瀑布,有流過美麗的滑岩而垂下的瀑布。
攀登這些瀑布需要高超的技術,大致可分為表面攀登和內面攀登兩大類。
  表面攀登是從正面壁、岩脊等岩石外側登上,利用雙手把手點和雙腳踏足點形
成四個支點;內面攀登是從岩石的凹角和煙囪狀長裂溝等隱藏的部份攀登。內面
攀登比表面攀登需要更高的技術,且根據岩石形狀有各種不同的攀登法,但安全
而確實登上的要求則相同。1.正面壁 2.凹角與裂口 3.煙囪岩 4.滑石與急流
5.板岩
繩索的操作
1.    綑纏攀登
在地形險惡地帶,如直登大瀑布及沿岩根行走,必
須使用繩索,為了安全起見,使用繩索時把同伴一個
一個串連起來,此法即是綑纏攀登。
 綑纏攀登既可確保全體隊員的安全,也可做為大家
精神上的連繫,若遇危險情況,也可由大家共同負擔、
解決。有時因隊員全由繩子連接,第一個爬上後,後
續者不小心滑倒,大家為了搶救而拉扯繩子,常造成更嚴重的災難所致。因此,
對於繩索的使用,除了基本上的認識外,尚須能正確而熟練的使用。
2.    隔時攀登
    在綑纏攀登的隊伍之中,當個人行動時,其他人應予以綑纏,輪流攀登,這
便是「隔時攀登」。相反的,全體隊員在串連中同時行動的,便叫做「同時攀登」。
在溯溪時,很少使用「同時攀登」。
3.    選擇支點的方法
      攀登者自我綑纏時,大都需要把錨樁打進岩縫中,掛緊鉤環做為綑纏的支點,
此時樹叢和灌木都是很好的支點。裂縫的走向,有縱、橫、斜,有寬、有窄,
釘錨樁時要配合裂縫的大小、走向,找適當的釘子。釘時發出尖銳的金屬聲,
便表示釘牢了。利用樹木、灌木、突岩等做支點時,可在繩索上掛鉤環;如果
沒有裂縫,也無套住繩索的地方,就須使用鑽孔器打入膨脹錨樁做為支點。(
稱「壁虎釘」,相當費時。
4.    繩索的裝置
    錨樁釘入岩縫,掛上鉤環時,不要忘記將鉤環先轉半圈,如此鉤環的開關才
不易鬆脫,且掛繩索也較容易。
  繩索穿過鉤環,應確定繩索拉曳的方向,並注意繩索是否可順暢的滑動,要
是不行,再依上述動作檢查。
  掛鉤環及操作繩索的技術,平時應多做練習,至少能達到單手操作的熟練程
度才可參加攀登活動。
5.     
    二人或二人以上結伴攀登時,為確保攀登者之安全,由其中一名利用連結兩
人身上的繩索加以保護的一種基本技術叫「綑纏」。
綑纏技術有很多種,每一種都很難,大體上可分成靜態綑纏與動態綑纏兩種。
靜態綑纏在墜落者與綑纏者之間沒有支點,謹僅利用繩索與身體之有限彈性制
止墜落,因此會遭受墜落的衝擊力;動態綑纏中間有支點,墜落時的衝擊已經
由各支點吸收,因此為間接性的。此外,領頭的人如在中間做綑纏支點,並掛
上繩索,若不小心墜落,可以縮短落下的距離,這種方法叫做中途綑纏。
  綑纏的重點除了注意繩索的方向與順暢及綑纏者的姿勢以外,最重要的是當
墜落的衝擊集中於直接支點時,是否能夠耐得住。
自我綑纏 先頭者的綑纏 ƒ後衛的綑纏 中間者的綑纏
6.    懸垂下降
    迂迴繞行瀑布後,再度降臨河床,或是通過峽谷時,先攀上澗岸岩壁而又再度下降溪谷,此時就必須使用懸垂下降的方法。
選取固定支點的方法 繩索的裝置 ƒ懸垂下降的姿勢 繩索的收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